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你还为充电苦恼吗 这份白皮书有答案

来源:羊城晚报  

文/ 羊城晚报记者 黄颖琳 实习生 陈邹心怡


(资料图片)

近期,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联合能链智电,发布《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依托能链智电大数据,并首次增加典型城市、高速服务区以及社区等场景,对电动车车主是否还有充电焦虑、喜欢在什么时间段充电、怎样的充电场站更受欢迎等热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羊城晚报记者线下走访广州多处充电站,发现仍有不少新能源车主患上“充电焦虑症”。多数车主更偏向早晚时段充电,网约车主对价格更为敏感,且存在配套设施供需不匹配现象。另外,高速充电“长时等待”焦虑亟待改善。

偏好:逾九成用户选择快充,侧重大功率

“充电一小时,排队三小时”,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规模普及,充电困难也日渐成为车主的焦虑来源。在广州市海珠区纵横广场对面的犇力充电站,王先生正打算给网约车充电。他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排长龙,我一般都在下午2点到5点充电,或者是凌晨,费用比较低,可以不用快充桩。”现场另一位车主则表示通常在8时前充电。

《白皮书》显示,电动汽车用户单日充电高峰集中在三个时段,分别为5时至7时,12时至16时,23时至次日1时。这与上述车主的选择不谋而合,另外对比上年同期,下午时段充电占比降低,夜间和早上的充电占比提高。

如果往充电价格方面,记者发现,多数充电站的价格由电费单价+服务费构成,总价约在每小时0.8元/度-1.6元/度,其中0时至8时的价格较低,10时至12时、14时至19时的价格则偏高。

从快、慢充使用特征上看,《白皮书》认为,大部分用户对充电时间较为敏感。快充桩由于充电效率高,成为96%用户的首选,平均单次充电时长48.7分钟,周充电频次高达4.51次。同时,用户更偏好使用大功率充电设施,选择120kw及以上功率充电设施的占比高达72%。

在充电场站选择方面,拥有一定规模、具备配套服务设施的充电场站成为用户首选。比如,75%以上用户选择20把以上充电枪的场站;11至20把充电枪的场站建设占比42%,比去年有了显著提升,反映出目前场站规模中型化的趋势。

同时,66.8%用户选择有配套设施的充电场站,这一比例相比去年大幅提升23个百分点。超过四成用户会倾向选择有餐饮、便利店、休息室等服务设施的充电场站。但记者留意到,广州部分充电站只有一个休息室,有的连卫生间也没有配备。

痛点:高速充电排长龙、油车占位多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依然存在明显痛点,充电体验有待进一步改善。”《白皮书》显示,整体看仅一半用户满意高速公路充电。

这是为何?在海珠区四季天地的特斯拉充电站,车主罗先生对高速途中充电深有感慨:“高速上充电桩太少了,一般一个站就四个桩,充一台车至少一个多小时,后面十几二十台车在等。不太现实,有时只能上高速前提前充满。”反映到数据上看,确实有70.5%的用户认为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过长,约47%用户则认为高速服务区充电功率小、快充桩少。

此外,《白皮书》显示,油车和充满电占位、充电网络覆盖度低、充电桩缺少维护、充电车位环境脏乱差、缺少配套设施等,也是充电设施建设急需解决的重点。

关于超时停放、占位等问题,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充电站以收取占用费、锁车等方式防止此类情况发生。罗先生向记者介绍:“比如特斯拉充电站超时占用费最高是6.40元/分钟,但会根据实际作出调整,其他车辆占用也会有锁车风险。”

在典型充电场景方面,超六成用户对市区内公共场所充电表示认可,不满之处主要集中在充电桩位置不便利、充电场站缺乏管理等;在公共充电桩建设位置方面,超七成用户希望建设在社区附近,近四成用户选择在办公区(写字楼、商务园区)附近,近三成的用户则希望在商场等购物中心附近能建设更多的充电桩。

方向:布局虚拟电厂,助力“碳中和”

基于对充电行为研究和满意度调研,《白皮书》从五个方向对充电桩新基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针对公共充电网络建设环节,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数量与质量,化解建设布局结构不平衡、地域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新建、改建、扩容等方式,调整快、慢充比例。同时,重点加强高速服务区、居民社区等“痛点”场景的充电桩建设密度。

在加强运营能力建设方面,建议推动充电场站服务等级认证,提升公共充电网络服务质量,并通过制定规范充电场站建设、运营标准,培育孵化专业第三方服务商,助力充电场站高标准建设。

围绕充电服务生态,《白皮书》则回应充电等待期间的服务需求,建议增设上线游戏、资讯、车主服务等多元服务;聚合相关服务商向用户提供购物、餐饮、洗车、休憩等非电服务,一站式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关于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建议加强电力企业、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车企及相关支持企业的协同,提高与第三方服务商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充充电网络,提高用户充电的便利性、安全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碳中和方面,《白皮书》提出,充电场站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布局虚拟电厂业务。鼓励充电运营商、负荷集成商等各类第三方市场主体,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聚合电动汽车参与储能服务,并在未来积极参与电力交易,响应电网削峰填谷,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助推能源结构转型。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