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居家学习是亲子关系改善的良好契机

来源:羊城晚报  

放平心态、换位思考、向老师求助……


【资料图】

居家学习是亲子关系改善的良好契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图/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提供

本周开始,广州除花都、南沙、从化和番禺4个区中小学阶段开展线下教学、幼儿园正常返园外,其他7个区中小学阶段学校暂缓返校,开展线上教学,幼儿园暂缓返园。孩子居家学习和生活期间,不少家长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家长在处理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花时间监督孩子上网课和照顾孩子一天的生活起居,不少家长表示“很头大”。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和睦相处,减少亲子矛盾呢?听听这几位家长的分享。

改变地点:在客厅上网课好处多

“女儿在家上了近一个月的网课,我们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钟女士的女儿现就读于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高一,从2020年第一次居家上网课开始,她就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掌握孩子上网课的情况。思前想后,她决定把客厅改造成书房,孩子在客厅上网课,大人也在客厅工作。钟女士表示,这一招还挺奏效,“我们彼此都很透明,大人能看到孩子上网课的情况,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能及时跟进;而我们工作的艰辛孩子也能感受得到,对我们会更加体谅。”

可能有一些孩子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在客厅孩子的学习会否受到干扰?钟女士说,此次线上学习刚开始那段时间,白天女儿上网课时,邻居家的婴儿会哭闹,“女儿一开始也很心烦,觉得哭闹声影响了她学习。我一直认为,专注力更多是靠内在的定力,如果专注力强的人,哪怕外面声音再响,他都能够静下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引导女儿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钟女士还建议女儿要有同理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告诉她,小婴儿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你小时候也是如此的。女儿听了我的话,表示理解。慢慢地她就习惯了这个哭闹声,不再抱怨,也能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不被打扰了。”

改变心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孙女士是一位二孩妈妈,女儿读初二,儿子读小学一年级。“一开始得知孩子要停课居家学习,真是有天塌的感觉!”起初那几天,孙女士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的事情完全没法干。“女儿初中了,上网课还算自觉;而刚上一年级的儿子,第一次上网课,基本上全程要家长陪同,不然特别容易走神,就连做作业也要我陪着,几乎要我手把手教。此外,我每天还要做三顿饭,忙得像个陀螺,恨不得一天36个小时。”孙女士说,她消极“抵抗”的办法就是“摆烂”,不好好做饭,随便煮个面和粥把孩子打发了。

“记得停课第二天中午,女儿一看到又喝粥,就开始皱眉头了。当时我也很不开心,觉得自己这么辛苦了,孩子们还各种挑刺。”孙女士强压住内心的怒火,并开始反思:“我觉得自己的心态才是整个家庭氛围的关键,如果我继续这样消极,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孙女士开始改变自己:“我觉得家长首先要转变的是心态,停课只是暂时的,与其每天期盼快点复课,还不如先把复课这件事情放下,认真过好每一天。”想明白这一点后,孙女士豁然开朗,她也开始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孩子们一直都很喜欢吃她做的菜,她也一改之前的消极,每天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一大堆孩子们爱吃的菜,每顿保证三菜一汤,晚上还给孩子们做糖水消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孩子们吃得一脸幸福,我的心情也特别好。”

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孙女士也不再用自己的视角来俯视孩子了。“我把自己当孩子,观念一转变,我顿时觉得孩子也很不容易。想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啥都不会,儿子能写这么多字,已经非常难得了。”孙女士在陪儿子练字的过程中,自己也很享受练字的过程,“我发现练字特别治愈,我写着写着,心情也好了很多。”

改变眼光:别总是盯着孩子的成绩

吴女士的儿子刚上初一,停课前刚考完期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刚制定完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因为疫情而居家学习了。“当时真是烦透了,计划全打乱。看到孩子在家也不认真上网课,总是走神,还开小窗跟同学聊天,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吴女士很苦恼,于是向孩子的班主任求助。班主任建议她暂时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一边,找到孩子的特长,先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吴女士觉得老师的建议很好,于是就让孩子帮忙给全家人做饭。“儿子虽然成绩不拔尖,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强,喜欢烹饪,平时我工作忙,他能自己做菜。现在我也正好居家办公,正是指导和提升他厨艺的好时机。”

在吴女士耐心的指导下,儿子做了几个平时没做过的菜,比如红烧排骨、蚝仔烙、鱼头豆腐汤等。“儿子做菜确实有天赋,稍微指点一下,真是色香味俱全。得到了全家人的夸赞,他也信心满满。”吴女士顿时想通了,“如果总是盯着孩子的成绩,就发现不了孩子其他的优点。家长应该多维度看自己的孩子,孩子自信心有了,学习也会更加自觉。”

温馨提醒

手机也许不是“元凶”

请从亲子关系找原因

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诟病最多的莫过于孩子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家长只要看到孩子拿着手机,顿时火冒三丈。“很多时候,手机只是亲子矛盾的导火索,真正的‘元凶’,可能是一直没有改进的亲子关系。”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心理老师吴海艳建议,家长要放平心态,不是抱怨和责备,而应好好利用孩子居家学习这一契机,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要辨析自己与孩子矛盾的深层原因,如果亲子沟通比较顺畅,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那么家长要与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一起协商,制定策略,共同努力做到不被手机影响学习和工作。毕竟,我们大人也经常出现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情况。

如果亲子关系本来就很糟糕,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还一味指责,那矛盾只会越来越深。这时候家长应该把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放一边,先修复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尝试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事情,甚至是孩子玩的手机游戏等,找到和孩子沟通的突破口,放下评价和说教,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亲子关系改善后,再进一步解决手机带来的问题。如何减少手机的干扰呢?吴海艳给出了三个办法。

1. 让手机“居家隔离”。一项心理实验将参与者分成三组,都完成同样的测验。第一组,与手机共处一室,将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桌面;第二组,与手机共处一室,将手机放在书包里;第三组,不共处一室,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结果表明,无论关机或静音,都是与手机不共处一室的学生得分更高。原因在于,就算我们没有使用手机,当脑海里出现“我不能玩手机、要少玩手机”等类似想法时,这本身也占据了大脑里的认知资源。

2.让手机“延时等待”。当我们心里实在是很想玩手机时,不妨先等待20秒钟。这个方法源自神奇的20秒原则,即如果一件事需要启动的能量大于20秒,就很难启动。其中的生理机制就在于控制我们欲望、动机和情绪的“杏仁核”,它的工作时间非常短暂。当我们先等待20秒,“杏仁核”慢慢安稳下来,玩手机的欲望就会大大降低,而负责自我控制的前额叶开始恢复功能,我们的自控力也开始发挥作用。

3.让手机“少点红色”。研究表明,红色是最能触动人们警觉性的颜色,可以一秒唤醒大脑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有时我们想用手机查英语单词,看到新消息提示,一下就被吸引过去,然后查单词就变成了不停刷消息。因此,为减少注意力被层出不穷的新消息夺走,可以关掉手机里的所有消息提示开关,让手机“少点红色”。

关键词: 亲子关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