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新消息丨莫以为“少年不识愁滋味”

来源:今晚报  


(资料图片)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莫以为“少年不识愁滋味”

本报讯(记者刘波)今天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如今,焦虑、抑郁、暴躁、网络成瘾、学习障碍、厌学等词汇,经常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中。市安定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提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普遍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观察发现一些迹象,及时干预、帮助调整,必要时求助专业心理机构。

儿童心理问题多发,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比如,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到同龄人的机会较少,身心得到锻炼的机会少。孩子每天用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过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还可导致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如暴躁、任性、狭隘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身心负担过重,产生厌烦心理。父母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过于溺爱或采用打骂的方法,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父母不和、离异,也是容易导致孩子精神及心理受到伤害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最重要的干预方式就是心理治疗。父母可以和孩子探讨,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在学校遇到了哪些事情,有哪些苦衷,或者有哪些自己也说不出来的情况。了解这些原因之后,家长和老师就可以用一些方法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愿意在他们心里难受时给予陪伴。但是,家长也要注意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在孩子具有独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和周围人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从而能够在父母不在身边时获得支持和陪伴,加强社交技能和处理分离焦虑的能力。

如果孩子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体验自己的情绪,当愤怒时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样在下次开始生气时,可以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让孩子学会延迟反应。在遇到情绪激动时,马上默数1至10数字,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在短时间内冷静下来。然后再想一想,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要继续坚持;如果不够好,可以尝试新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孩子就能逐渐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孩子容易过度上网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如果家长发现上网已经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及社交,他们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没有节制、睡眠紊乱,停止游戏时出现焦虑、易怒等症状,这都是游戏障碍的典型表现,要引起重视。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不要完全否定游戏、聊天、互动等娱乐,要适度引导孩子玩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其次,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生活计划,合理安排管理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对于低龄儿童可以选择几款亲子游戏,既拉近亲子距离又能控制时间。此外,家长应该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提供可以参与和接触的活动,活动越丰富,孩子获取的满足感越多,就越不容易对单一的事物过于依赖,也有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养成。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会产生自己已经不是孩子的“成人感”;随着孩子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有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不再事事听命于父母。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或是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对待孩子的心理定势,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过分干涉、保护,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父母要主动了解孩子成长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要在家中营造一个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氛围;多创造亲子共同感兴趣的活动;要能够接受孩子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乐于与其讨论;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商讨决策;父母教育理念要一致,批评孩子时内容要合理、实际,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此外,对孩子的鼓励和称赞也要恰如其分,不宜滥用。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