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微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来源:互联网  

导读

1、3.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发育阶段状况有关,其发育越成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相关资料图)

3、例如:我国南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丰富,群落垂直层次分明,营养结构复杂,这类生态系统抵抗干旱和虫害的能力要远远超过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

4、3.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干扰破坏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5、如污染水域切断污染源后,生物群落的恢复就是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6、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由生命成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即生物的生命力、种群世代延续能力和周期的基本特征所决定。

7、例如: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其恢复速度要比森林生态系统快得多,是因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生产者草本植物生活世代短,结构比较简单,而森林中木本植物生活世代长,结构复杂的缘故。

8、3.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对一个只靠自我调节能力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就预示着它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那么它的恢复力稳定性自然就越低,反之亦然。

9、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显然构成了完全相反的关系。

10、但是,这种关系是相对的。

11、有时候也我们会看到热带雨林在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之后很快就会恢复,而北极冻原在遭到火灾等干扰后却恢复得很慢。

12、所以,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由于所处环境条件和干扰程度不同,两者之间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不具有可比性,环境条件好的,遭受干扰程度轻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则较低;而对一个靠外力(如人力)才能维持的人工生态系统来说,其两种稳定性可能都比较低,如农田生态系统。

13、生态系统犹如弹簧,它能忍受一定的外来压力,而压力一旦解除就又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其实质上就是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促成了其具备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所致。

14、抵抗力稳定性(resistance stability)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自我调节能力正相关。

15、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不易被打破。

16、   恢复力稳定性(resilience stability)   恢复力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后,在原地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17、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是微妙的,过于复杂的生态系统(比如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高,原因是其复杂的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建,而自我调节能力过低的生态系统(比如冻原和荒漠)几乎没有恢复力稳定性;只有调节能力适中的生态系统有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草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是比较高的。

18、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