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中消协:2022年涉疫类投诉增多 “新冠”保险套路繁多 全球头条

来源:中国经济网  

2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以下简称《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51,912件,解决915752件,解决率7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767万元。《情况分析》显示,2022年,受疫情因素影响,涉疫类消费纠纷投诉明显增多。

防疫产品投诉激增

2022年,涉及防疫产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是借需求增加哄抬物价。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和抗疫药品相关经营者肆意涨价或恶意砍单。二是囤积药品或防疫用品。部分线下药店在退烧药或抗原有货情况下,无理由拒绝向消费者出售,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三是强制捆绑搭售其他药品。一些线下药店为规避禁止“哄抬物价”监管规定,利用消费者需求急迫心理,强制消费者捆绑购买并不需要的高价中成药等。四是夸大防疫用品实际功能。部分商家将普通口罩宣传为医用外科口罩,或在口罩中添加抗菌剂等宣称能够“灭”病毒,诱导消费者购买。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2022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要求相关经营者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哄抬价格、不得强制搭售商品,不得无正当理由大量囤积涉疫物资、不得虚假宣传等。此外,《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也对规范经营者相关行为有明确规定。经营者除要严格遵守上述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外,还应当强化社会公德,不可逾越道德底线发“疫情财”。消费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及时向消协组织、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举报。

“新冠”保险套路繁多

疫情发生后,国内不少保险公司推出“新冠”隔离和感染相关保险,但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理赔时遭遇各种“高门槛”。一是宣传容易赔付难。二是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部分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确诊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为由不予赔付。三是逃避赔付责任。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下架相关保险产品、保险理赔员失联、客服电话不通等方式故意逃避赔付责任。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保险公司应当严格落实《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故意隐瞒合同重要情况和保险产品的关键信息,故意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保险产品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轻信保险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避免因误导而购买与实际需要不相符的保险产品。

涉疫服务纠纷频发

《情况分析》显示,涉疫服务纠纷主要集中在出游退费难和快递配送超时。因疫情原因消费者无法按照原计划出行,在相关网络平台预付的定金或合同价款遭遇退费难;快递配送超时。疫情反复期间,各类外卖平台由于人手不够、运力下降等原因,导致大量快递网点瘫痪,包裹积压或丢失。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对于打着疫情影响的旗号逃避经营者责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予以坚决打击、严厉查处。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