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蒸年糕、吹芦笙、踢足球……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别样庆新春
新华社记者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户户忙蒸糕。”新春伊始,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廉岭村飘起了阵阵年糕香。
(资料图片)
灶膛里红红的火苗舔着灶台上的大锅,锅中的沸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泡,锅上的蒸笼散发出腾腾热气……在畲族村民雷廷寿的家中,一家人正热火朝天地制作着年糕,为春节增添年味儿。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少数民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各民族共同欢庆的日子。
每年新春到来,少数民族群众会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期盼万物生长、共享团圆时刻。蒸年糕、吹芦笙、踢足球等习俗转化为各民族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
“年糕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高升。”这便是畲族群众过年喜欢吃年糕的原因,雷廷寿的妻子陈美光边说边将制作年糕的原材料放上餐桌,随后开始制作。
她先用高压锅把糯米煮熟,再加入白糖、地瓜粉和熬好的红糖水,紧接着将它们搅拌均匀,形成糊状后舀进蒸笼里,撒上黑芝麻、花生、红枣等干果,最后把蒸笼放进灶台上的大锅蒸3个小时。
“好香啊!”忙活了一上午,年糕终于蒸熟了,雷廷寿的小女儿雷迪羽趴在桌边,眼巴巴地望着刚出锅的年糕。
年糕可自家食用,也可馈赠亲友。浓浓的人情味儿就蕴含在做年糕、送年糕之中。“图的就是个喜庆吉利。”陈美光笑着说。
写福字、绣荷包、打糍粑、跳芦笙舞……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壮、苗、毛南、汉、布依等民族群众正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迎新春游园活动。
陈双村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驯乐苗族乡、下南乡等地贫困和库区群众陆续搬迁到陈双村,陈双村由此成为一个壮、汉、毛南、苗、瑶、水、布依、侗、满、仫佬、土家等11个民族聚居的移民大村。
陈双村双乐屯富有苗族特色的民居前,苗族村民韦玉荣和同伴们吹起芦笙跳起舞,浑厚响亮的芦笙声回荡在山谷中。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我们苗族群众聚在一起,用吹芦笙、跳芦笙舞的传统形式喜迎新春。”韦玉荣说。
每年春节,备受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龙乃村佤族村民们期待的,是“迎春杯”足球赛。
今年春节假期,龙乃村第三届五人制“迎春杯”足球赛如期举行。“我们分成了中年组和青年组,分别角逐冠亚军。”龙乃村足球队队长鲍艾改说。
平日里,村民们白天干活,晚上一有时间就来球场踢踢球。过年前后,足球氛围尤其浓厚。
“过年要是不踢球,总感觉差点什么。”踢了20多年足球的村民赵志阳说。
源远流长的非遗技艺作为新春佳节的庆祝方式,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美好愿景。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小稔屯,当地仫佬族村民举行“百兔迎春”非遗剪纸活动。
仫佬族剪纸技艺由仫佬族群众代代相传,以日月、花鸟、鱼虫、劳作场景等农业生活主题为主,造型古朴、简洁、风趣,兼具夸张性、幻想性、写意性等特征,极具民族特色。
2018年,“仫佬族剪纸技艺”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现场,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罗华清带领村民用“提、转、剪、修”的传统技法,剪出“前兔似锦”“大展宏兔”“兔来运转”等一百只别具风格的小兔子,寄托着仫佬族村民的新年心愿。
同乐不同样,中国各民族的节庆活动,承载着人们对新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记者孟佳、王承昊、黄浩铭、付敏、严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对子 收集整理的关于名胜古迹的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名胜...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整理的关于彼岸花的诗句
关于彼岸花的诗句(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还在
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精心整理的刹那间的永恒作文
刹那间的永恒作文(通用2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
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qq语录
经典的qq语录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你...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的俗称“鬼节” 帮大家整理的七月十五鬼节习俗
七月十五鬼节习俗几千年来,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民间的俗称鬼节。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月十五鬼节习俗,仅供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