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刷礼物”“氪金”“代号啕大哭”,网络祭扫成了一门另类的生意——
云祭拜行业如何留真情、去乱象
近年来,文明低碳祭扫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在今年清明节前夕,为避免现场祭扫引发聚集性疫情,全国多地发出通知倡导民众采用网络祭扫、错峰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植树踏青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随着网上祭扫、云祭拜逐渐成为新习俗,在不少平台,代扫墓、代献花、代哭等祭拜方式纷纷上线,成了一门另类的生意。
网络祭扫同比增长192%
今年清明节期间,为满足人们的祭扫需求,各地相关部门、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了云祭扫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祭扫平台,向过世的亲朋好友寄托哀思,付费选择是否留言、献花等,或委托陵园工作人员购买代祭扫服务。
在山东济南,某墓园提供了代客祭扫服务。一名礼仪师在墓位前摆放水果、点心、鲜花等,并轻轻诵读悼词,向逝者行鞠躬礼,擦拭墓碑。另一名工作人员则负责记录现场图片和视频,制作完成后发送给逝者家属,帮助人们完成云祭扫、寄托哀思。
在四川泸州,某墓园在官方网站、当地媒体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云祭祀活动。参与云祭祀的市民可在平台上留言追思。此外,园区工作人员还为一些市民赠送“仁孝祭祀套餐”,代为祭扫。
江苏南京、陕西西安、天津等多地也开通了网上祭祀渠道和平台,为市民提供云祭扫服务。
据统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地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群众175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74%。而参与网络祭扫的群众人次有大幅提升,共21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不合理收费、将祭拜娱乐化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由于网络祭扫平台主要由大中城市及规模性墓园等提供,许多需求无法被满足的人则选择了云祭扫App、二手电商平台的代祭扫服务。代祭扫、网络祭扫等新兴事物,受到不少因疫情防控而无法返乡人员的欢迎,成为人们寄托哀思的重要纽带。
据了解,这些云祭扫App功能相似,一般设有名人纪念堂和已故亲友纪念馆。用户注册后,可免费为已故名人、伟人、烈士等送花、祭拜,还可以为已故亲友建立纪念馆。其中,为已故亲友祭拜设置了多样的虚拟祭品,不仅包括上香、送花圈、送鲜花等,还包括烟酒、茶、儿童玩具等,收费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然而,许多代祭扫服务却因其另类表现而“出圈”。充会员、“刷礼物”、代号啕大哭……一些不合理收费、将祭拜娱乐化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不少云祭扫App提供了高价付费服务,并诱导用户“氪金”——充值几百到上千元成为会员,可免费使用祭品、升级纪念馆等;效仿直播“刷礼物”方式,用户购买电子祭品后,可在纪念馆公屏发出弹幕刷屏;建立排行榜,根据“刷礼物”金额高低依次排名。
除了涉嫌不合理收费、引导过度消费,不少平台对逝者信息还缺乏有效审核。在云祭扫App上,用户均可任意填报信息、上传照片创建纪念馆,导致表情包、他人照片等被“恶搞”上传至纪念馆页面。
而在一些二手电商平台,不少用户发布了代买鲜花、代擦墓碑、代祭祀等相关祭扫服务。其中,代磕头、代大哭、代聊天等内容引发了网友热议。还有不少网友购买服务后发现被骗。“同一个视频,不知道多少人上当受骗。”有消费者在购买服务后表示,商家发来的现场视频只有一个是当天拍的,其他视频都是一个月前拍摄的。
云祭扫行业亟须有效监管
对于云祭扫付费服务,有网友表示“虚拟纪念馆可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一片心意”;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些方式感受不到祭拜亲人的诚意。
虽然目前市场评价多样,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这些云祭扫App依然持续吸引着不少有需求的消费者。据了解,某平台目前注册用户已经有10万多人,用户年龄主要在30岁至55岁之间。
由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云祭扫行业仍缺乏相关法规和监管,这是导致市场上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
日前,为规范网络祭扫秩序,防范借网络祭扫传播封建迷信信息、随意“立碑”侵犯他人权益、恶意敛财损害群众利益等乱象,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网站平台不得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不得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纪念品、不得以提供私人定制豪华服务等方式借机敛财;要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同时,网站平台要及时处理网民投诉举报,回应网民关切;要依法依规从快处置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及时发布公告。
相关专家指出,代祭扫、网络祭扫等新型祭扫形式将成为数字时代满足人们祭扫需求的必要补充。面对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社会公众应当保持警惕,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落实规范监管。
(本报记者 姚亚奇)
关键词:
唐山市启动应急生活必需品网格化保供体系
记者从唐山市举行的2022年第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月14日,唐山市印发了《建立唐山市应急生活必需品网格化保供体系的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