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家庭养老床位“无人照护如有人” 安装适老智能设备 24小时远程监护

来源:武汉晚报  

安装适老智能设备 24小时远程监护

家庭养老床位“无人照护如有人”

在家里呼叫求助,市区两级养老平台收到信息后紧急施救,养老服务人员平均每天上门提供1小时服务,老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清洁、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近日,本报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在各区开建家庭养老床位,据近日出台的《武汉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至明年2月底前,武汉市至少建成5300张家庭养老床位。

把专业养老机构“搬”回家,“无人照护如有人”的家庭养老床位究竟长啥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24小时监护,安装适老智能设备

89岁的张奶奶一直独居,儿子唐志强每天会上门做饭、照顾,却还是放心不下,“万一她不舒服的时候,我不在身边怎么办?”张奶奶住在武昌区杨园街道建设新村社区,因年事已高,腿疾发作,平日只能拄着双拐,想要完成起床、上厕所、洗澡等日常活动有些困难。

最近,难题被解开了,今年8月,武昌区组织开展适老化改造工程,马桶与床头安上扶手,浴室里铺上防滑地垫,还有洗浴凳、轮椅等新设施,全都进了家门。

12日,记者在张奶奶家看到,厕所、卧室都有了变化,张奶奶告诉记者,扶手都是根据她的使用习惯安装的,“晚上扶着床头扶手起来,它会自动发光,再也不怕摔跤了。”

负责为张奶奶家进行改造的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韩笑介绍,他们会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与老年人及家属协商后,配置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对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适老性改造。

对韩笑及同事来说,智能手环、孝心眼智慧监控等一系列智能设备成为他们的“帮手”。

张奶奶向记者展示,轻按智能手环就可实现一键报警。老人进入卫生间的时长、房门关闭时长及心率和血压等健康数据,都能发至后台,工作人员可及时了解到生命体征、安全情况等,指导工作或展开施救。

当天,社区书记汪琳也上门探访,“老人如果在家发生危急状况,子女在单位可随时看到,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点也能收到报警信息,迅速处置。”

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如今,唐志强依旧每天上门照顾母亲,但变化已经悄然发生,“心里轻松了一大截”。

帮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心愿

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设施设备的清单上,记者看到,必选项目包括安全监控装置、语音或视频通话设备、生命体征监测设备、门磁感应器及网络连接设备。床边护栏、安全扶手、自动感应灯具等则在可选选项之列。在张奶奶家的墙上,贴着每日的服药清单,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会用分药盒分装、标注,叮嘱老人按要求服药。

记者了解到,家庭养老床位是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为老年人在家中设置具备类似养老机构照顾功能的床位。

依靠它,不少老人“养老不离家”的心愿将可能实现。尤其对于高龄、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来说,综合性长期照护服务将带来实质性帮助。

武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4月,武汉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启动后,武昌区民政局全力推进该项工作,防滑处理、安装床边护栏(抓杆)、防走失装置等8个基础类项目是可享受政府补贴的免费改造项目及用品,22个可选类项目可根据家庭意愿,自主付费购买。最近,结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探索家属-服务企业-区级平台-市级平台四级响应机制。

在日前出台的《武汉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的对象范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9月中旬为启动实施阶段,到2022年2月底前,武汉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5300张,服务人数不少于11000人。并将对每张家庭养老床位予以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方案规定,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应当与所在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进行对接,实现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作出能力等级判定。

依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为签约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对老年人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与智能化改造,并为其提供生活照料、膳食、清洁卫生、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紧急救援、远程响应等服务。

服务机构每天早、晚通过信息设备各查房1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其中生活照料服务不少于服务总时长的1/3,医疗护理服务不少于2次。

“无人照护如有人”

将是养老理想场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家庭养老床位的开建,对于武汉探索居家养老非常有意义。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智慧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何泽仪看来,家庭养老床位的出现及定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她告诉记者,在武汉,老人选择养老方式呈现着“9055”的模式,即约90%的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约5%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约5%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

而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绝不仅是“一张床”,更重要的是,涉及居家环境硬件设施改造、智能平台和数据共同链接、优质养老服务的共同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家庭养老床位是民生工程,做的是雪中送炭的事。”何泽仪认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主要解决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原居养老的困难,并最终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无人照护如有人”的效果。

她提到,养老服务的核心应当是“有人照顾”,让老人“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有人帮忙做,需要紧急服务的时候有人来提供”。她解释,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保障性养老服务和应急性养老服务是多数老年人的刚需,需要放在亟待解决的位置来面对。

“家庭养老床位”在实际推动中是否存在瓶颈?长期专注这一领域的何泽仪告诉记者,未来,养老服务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和人力劳动协同合作来完成为老服务,先进技术和养老服务应用场景要紧密关联起来,并解决大健康等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这样才能服务好老年人,“比如智能设备操作要尽可能简单、方便,让老人产生用户强黏性”。

文/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张曼舒 黄丽娟

关键词: 家庭 养老 床位 无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