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茶汤的背影

来源:西安日报  

○曹林燕

水与叶相遇,在杯碗中生了文化。千年茶汤,泛着神秘的光芒,在人与草木之间,钩影沉浮。

香,藏在浓膏之中,被轻轻擂开、击拂,影成乳雾,咬盏而行,飘入唇齿,掠过舌尖,滑到喉间,最后进入了深广虚静之境。

由一碗茶汤晕开的疏星澹月,在春秋叙述中,经历过赤红、黄白、灰白、青白、纯白的演绎过程,以宋时点茶斗茶为趣,将茶文化推向了高潮。

茶汤贵白,以纯白为佳,荡浮时,美如琼花;茶沫则云脚不散,以咬盏为佳。不得不说宋人雅致,茶汤风流。

点茶,除了斗汤色、水痕之外,斗味斗香在宋朝也是一种时尚。范仲淹曾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可见那时的人们已将茶道植入意趣,羽化入境了。

唐时喝茶,主要是煮,对于茶汤的要求虽不及宋代苛刻,但也是极其讲究的。比如茶汤的色相、明度和彩度,往往取决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和布茶者的技艺,品茶的过程更注重于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据传茶圣陆羽在喝茶时有“五巡七碗”的考究,不知真假!

唐代诗人喻凫写“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高绝,宋代词人辛弃疾诉“细写《茶经》煮香雪”的清幽,元代诗人谢宗可绘“夜扫寒英煮绿尘”的有趣,明代诗人高谦有“茶以雪烹,味更清冽”的风雅……都是些“烹雪煮茶”的雅事。

关于喝茶,明代《徐文长秘集》中阐述了最理想的饮茶之境:“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而民国一篇《喝茶》文中也有“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的美妙。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一隅斗室,无所谓茶叶的贵贱,无所谓茶艺的好坏,也无所谓茶相的美丑,只求一份冲淡娴静的好心境。 一杯茶,一个人,阳光正好,时间就在茶气中缓慢行走。汤色红明、绿艳或者姜黄、虚白,人都在草木之间,贴近自然,忠于自己。

首先得在茶汤里慢下来。这慢时光里有清香,香在汤中腾挪,如女子的微笑偷偷住进花骨朵里;慢时光里有景色,色在汤中洇染,如人缓步行走在山阴道上;慢时光里有暖光,光在汤中晃动,如夕阳在河滩上轻轻摇曳;慢时光里有润气,气在汤中弥漫,如甘露渐渐沁人心肺……

静,顺势而来了,在杯中泊成湖水,慢慢沿着时间的边界,折成弧线,停留在唇齿之间,人闭了眼,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想,只管喝茶,只管兀自沉醉……

当静和灯影映在夜的汤色里,像一个读书人的心境:温暖而幽远。疏林远山,淡水浅草。人远离了世俗争端,走出名利的樊篱,便在静中“冯虚御风,遗世独立”了。

茶浓茶淡,茶中见山。茶汤的背影里,蕴藏了太多禅意和美学。

关键词: 茶汤 背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