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家 >

上海:未来五年 人人想健身会健身

来源:新民晚报  

今天颁布的《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继续提高全民健身普及率,增强竞技体育竞争力,提升体育产业贡献度,增强体育资源配置活力和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让上海市民从中享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真正做到人人想健身,会健身,处处可健身。

人均体育场地2.6平方米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市民体质达标率保持在全国前列。

持续增强竞技体育竞争力。力争每年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上海运动员数量保持在120名左右,“十四五”期间获得世界三大赛的冠军数量继续保持在全国各省市前列。

显著提升体育产业贡献度。基本建成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年度重大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达到200亿元左右。

不断增强体育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设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成一批国际一流体育场馆,引进培育一批国际体育组织办事机构和体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稳步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努力把体育打造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

加快“四化”建设促进全民健身焕发新活力,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同步编制《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还明确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建设,实现市、区、街镇三级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全覆盖,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智慧健康驿站和体质监测服务网络街镇全覆盖。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

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合化。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推动体育与教育、养老、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绿化、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

引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智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实现市民在线预约体育场馆功能,推进社区体育设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社会组织、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等全民健身大数据系统集成,推动体育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

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在项目布局上,着力推进奥运优势项目、传统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和城市特色项目发展;推进“三大球”等重点项目职业化。在人才培养上,加快构建普通学校、传统体校、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学校体育“一条龙”体系建设,实现人才发现、培养、跟踪、输送紧密衔接。

打造公共体育活动聚集区

上海还将继续加大体育设施供给力度,加快构建“四极、三片、两带、一环、多点”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四极”,即徐家汇体育公园、虹口足球场、市民体育公园、东方体育中心,着力满足重大赛事需求,打造公共体育活动聚集区,形成发挥体育综合效益的带动极。“三片”,即环淀山湖片区、环滴水湖片区、崇明陈家镇片区,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和体育特色小镇。“两带”,即结合“一江一河”建设,重点布局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打造黄浦江滨江、苏州河滨河体育生活秀带。“一环”,即外环绿带,深化体绿融合,加强公园绿地的体育功能建设,拓展更多休闲健身空间。“多点”,即包括源深体育中心、江湾体育场、市体育宫、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临港奉贤足球训练基地等在内的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特别是要优化新城体育设施布局,确保每个新城至少拥有1个市级体育设施。还要新建改建一批功能特色鲜明、事业产业联动、综合效益显著的都市运动中心,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 首席记者 金雷

关键词: 健身 上海 未来 五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