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新闻网
7月29日,广东省医保局发布《广东省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今年年底前将实现这两项保险合并实施。
“两险”合并实施,是否意味着“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女性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障待遇会有哪些影响?用人单位成本会增加吗?
职工生育保险待遇不变
什么是生育保险?在女性因怀孕和分娩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这样由国家立法确定的社会保险制度,就是生育保险。
目前,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可以包括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等。女职工在分娩后提供相关资料,由参保单位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生育保险待遇申领。
在广东,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前者主要是女职工在孕产期因怀孕和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比如规定检查的费用,分娩住院期间的接生费、手术费、药物费等;后者按月发给用人单位,计发公式是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
从这公式可看出,生育津贴多少取决了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高低和产假的长短。目前,广东产假顺产是178天,剖宫产则为208天。
“两险”合并实施是否意味着“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不用担心!虽然在缴纳社保的名目上确实减少了一项,但《意见》明确指出,“两险”合并实施要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不变,继续按照《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规定执行。
而对于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其生育医疗费用按职工医保规定标准支付,不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用人单位成本不会增加
根据《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目前生育保险不需要个人缴纳费用,是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缴纳比例不超过本单位上月职工工资总额的1%。只要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员工在生育期间就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两险”合并实施后是否会增加单位用人成本?《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两险”合并实施后,将统一基金征缴管理,按照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的缴费比例之和,确定新的用人单位职工医保费率。
比如原来单位缴费费率,职工医保8%,生育保险0.8%,这样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后为8.8%。总体单位缴费率和合并实施前保持一致,用人单位的成本不会增加。
“两险”合并实施后,生育保险基金将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再单列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同时,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待遇支出中,设置生育保险待遇支出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要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摸清原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未参加生育保险的人群,实现应保尽保。
生育医疗费用异地就医也将直接结算
除了实现统一参保登记、统一基金征缴,《意见》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两险”合并后,将实现统一医疗服务和费用结算管理、统一经办和信息服务。
其中,经办管理统一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实现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个窗口办事、一站式服务”,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平台将并入医疗保险结算平台,实行信息系统一体化运行。同时,要积极推进服务信息化,方便群众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查询参保、缴费、待遇、津贴支付、退保等基本信息。
《意见》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广东各地须统一执行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各市不得扩大;要实现在统筹区内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加快推进生育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大力查处临时参保、挂靠单位参保等投机参保行为。
关键词: 五险一金
“金九”发力失败 “银十”车市同样无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协发布10月车市数据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10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9 5万辆和228 4万辆,环比增长
经销商库存系数迎来四连降 10月库存水平降至警戒线下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 39,同比下降26 1%,环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国所有车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国工况 部分企业先行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基础,也是车辆、能耗、测试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础,此前,我国采用NEDC(欧3 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消费
10月车市下滑收窄:强势品牌恒强 新能源“四连降” 补贴“退坡”市场趋冷
10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843406辆,环比上涨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来的最差10月。车市寒冬也加剧了马太效
冷门专业背后的火爆需求 殡葬专业大学生: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饭”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生命诞生,每天也会有生命离...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18023326号-32
中国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